深入挖掘海量信息财富——大数据
“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GRAPES全球天气预报系统6月1日正式运行,区域短期降水预报能力接近欧洲预报水平,这是应用了大数据处理新技术的成果。”中国气象局课题组有关负责人表示,新的预报系统对气象卫星的数据处理能力是原有系统的两倍以上,还可以快速制作卫星云图,进行强对流天气诊断和云粒子分析,新的预报系统在暴雨、冷空气、大风降温等典型灾害性天气预报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在强冷空气过程、环流形势转变、持续异常天气等方面提供的数据分析结果也具有较高参考价值,成为天气预报的“好帮手”。
所谓大数据,一般是指巨量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技术才能解决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如今,从航空航天、数控机床、精密制造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离不开大数据。目前,我国手机网民达到7.8亿人,手机用户超过13亿人,如果每个用户每天发一条短信、打一次电话,产生的数据流就是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没有大数据技术的支撑通信服务是无法实现的。位于大数据处理技术前沿之一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截至目前已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超过9500件,其中占相当比例的是近年来产生的大数据处理技术的专利,其专利数量已位居全球行业前5位。
“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科研成果产业化,发展大数据金融、大数据物流、大数据商贸、大数据能源、大数据影视、大数据文化等新兴产业,带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在此次大数据峰会地点贵阳市,已经确立了创建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全域公共免费WiFi城市、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中心的目标,截至2015年底,贵阳市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已超过900亿元,占当年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的31%,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2010年印刷的纸质版《大英百科全书》共32册,重达58.5公斤。然而其全部内容的电子版还装不满一个4G的U盘。有鉴于此,《大英百科全书》出版社今年3月对外宣布,不再推出印刷的纸质版,内容全面数字化。近年来,在大型电子计算机、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基础上,一个大数据的新时代已经悄然而至。
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看,在计算机、云计算等基础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知识产权息息相关。近年来,中国大数据产业逐步加速,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尚存一定差距。为此,我国近年来连续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一系列发展大数据的政策,推动了大数据技术在知识产权支撑下加快发展。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可以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而大数据的发展,也可以用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这两方面相互支撑、相得益彰的关系,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印证。近年来,大数据领域的专利申请快速增长,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速度加快。2015年12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强在线创意、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事实上,近两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在电子商务较为发达的浙江省,知识产权部门积极推动电商利用大数据汇总和分析,及时发现网上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点,提升了预警防范能力。
早在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报告显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年增长50%,每两年便将翻一番,而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数据是近几年产生的。
“国际先进技术和产业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竞争,在大数据这样的信息产业领域尤其如此。只有高度重视发挥知识产权作用,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构筑发展的基础,才能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倪光南强调。(中国知识产权报 赵建国)
- 上一篇:着力推进企业贯标 打造知识产权强企 [2016-08-15]
- 下一篇:督促移动互联网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2016-08-15]